今夏,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简称“苏超”)引发全民足球热潮,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。这场业余足球赛事不仅点燃了人们对足球的热情,更成为了文化符号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“苏超”的兴起源于2025年11月江苏省举办的江苏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。去年,这场赛事取得了良好的观赛效果,省里便决定将更多城市纳入其中,打造一场足球联赛。王小湾副主席表示,举办联赛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更多百姓关注足球,让更多人接触足球比赛。
“苏超”的参赛队伍积极性很高,许多队伍在去年底就发布了招募通知。为支持家乡球队,一些职业球员和退役教练加入,提升了比赛质量,也吸引了各方关注。据悉,“苏超”的职业球员需与当地有密切关系,如当地人、在当地从事职业足球5年以上或出自当地青训等。
“苏超”主打突破传统身份和界限,秉承“谁行谁上”的原则,降低了参赛门槛,扩大了赛事乐趣的覆盖范围。王小湾表示,许多原本对足球不感兴趣的人也开始关注“苏超”,许多球迷带着孩子来观战。
“苏超”的火爆,本质是地域文化认同、基层体育活力与数字时代传播规律的共振。黄海燕院长认为,当参与者将自身与城市符号紧密绑定,便会激发出强烈的归属感与传播欲。
在赛事商业化运营中,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以“专业运作+资源整合”策略,引入赛事冠名赞助商,联动多个行业、企业,彰显赛事商业价值。据统计,2025年通过进景区、进街区、进商圈等方式,江苏省文旅场所举办的各类赛事活动超502项次,累计68.1万人参赛,带动客流615万人次,拉动住宿、餐饮、旅游消费超30亿元。
对于“苏超”能否复制,黄海燕认为,“苏超模式”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,关键在于将体育赛事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,运用社交媒体传播放大,使体育赛事突破圈层限制,演变成为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。丁宏副会长表示,“苏超”将足球比赛的“短期流量”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的“长效机制”,探索了“体育+文旅+金融”的产业发展模式。
专家建议,“苏超”需要进一步强化文化认同,通过深挖地域文化特色、增强社群文化建设等方式提升球迷粘性。同时,深化赛事内涵,以赛事质量为核心,提升竞技水平、优化赛事体验、强化品牌传播等举措,提高赛事品质。网友也提出了建议,如引入升降级机制、扩大球队数量等。